虽然我不是资深篮球迷,但也算是外围篮球迷,我崇拜已久的NBA巨星,有没有被别人打败过呢?一起来看看吧!
美国和苏联在篮球领域的不幸关系
自1936年篮球被引入奥运会以来,冠军一直被美国人垄断。
奥运会长期以来秉承“业余主义”的原则,美国人对自身的篮球实力绝对自信。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之前,美国每届奥运会都会派出大学生球员(没错,就是业余的,课余的)参赛。然而,哪怕只是一支大学生队伍,其他国家也依然难以撼动美国篮球的王者地位。(这不是气死人了吗……)
1936年至1968年,美国篮球队包揽了全部7枚奥运金牌,并在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男篮决赛前保持了63连胜的纪录。
1960年夺冠的美国大学队是美国“业余篮球”时代最伟大的国家篮球队,2010年这支美国大学队与著名的美国“梦之队”一同入选奈史密斯名人堂。
相比于长期称霸的美国篮球,苏联篮球直到二战结束后才开始参加世界大赛,但一出道就引起轰动!
曾于1947年、1951年两次夺得欧洲杯冠军,成为欧洲最强球队。
1952年,苏联男篮首次参加奥运会便表现出色,预赛三战全胜,半决赛中与美国队分在一组。
首场交锋,美国队以86比58轻松获胜。
苏联队在随后的比赛中重整旗鼓,击败了巴西、智利等几支世界强队,并赢得了在决赛中向美国队复仇的机会。
8 然而,决赛却是一场荒谬的比赛。
由于当时还未实行24秒进攻规则,美国队在取得领先后就开始控球打圈,慢慢让时间耗尽,而苏联队却毫无办法。
美国与苏联在奥运会篮球赛场上的首次交锋,最终以美国队36比25毫无悬念的胜利而告终。
此后的五届奥运会,苏联队几乎战胜了除美国队之外的所有对手,但却始终没能战胜美国队。
而且每次和美国队交手,都是以10多分、20多分的大比分落败,从1952年到1968年,苏联男篮在奥运会上只获得过3枚银牌、1枚铜牌,其中6次败给美国队。
复仇者
苏联队在连败之后,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实力,缩小差距。
1959年和1963年,苏联男篮在世锦赛上两次战胜美国队。虽然参加世锦赛的美国队实力不如参加奥运会的大学生球员,但也说明美国篮球并非不可战胜的神话。1967年世锦赛,苏联队首次成为世界冠军。
戈梅利斯基自1961年起担任苏联国家队主教练,被誉为“苏联篮球教父”。
他是20世纪60年代苏联篮球水平迅速提升的最大功臣,他慧眼识人,将谢尔盖·别洛夫、保劳斯卡斯、沃尔诺夫等优秀球员招入国家队,这些球员成为20世纪60、70年代苏联篮球的中流砥柱。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谢尔盖·别洛夫 ( Belov)。
作为得分后卫,他是苏联的头号球星,带领苏联队夺得奥运会、世界锦标赛和欧洲锦标赛冠军,是当时公认的最优秀的非美裔篮球运动员,就连骄傲的美国人也不得不对他佩服不已。
1992年,谢尔盖·别洛夫入选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他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位非美国籍球员,也是唯一一位从未在NBA打过球的名人堂球员。
正当戈梅利斯基满怀雄心地备战1972年奥运会时,一场事故击碎了他的梦想。
随着以巴冲突加剧,苏联与以色列外交关系迅速恶化,身为犹太人的戈梅利斯基也被卷入其中。
由于担心他会利用比赛机会叛逃国外美国篮球历届奥运球员,苏联篮协在苏联队参加1971年欧洲锦标赛之前解除了他的主教练职务,并由列宁格勒队主教练康德拉申接替。
康德拉辛的名气和荣誉虽然不如戈梅利斯基大,但他是一位非常狡猾和灵活的战略家,善于带领实力比对手弱的队伍取得出其不意的胜利。
新教练从自己俱乐部里招了一位不满20岁的年轻中锋进国家队,他的名字叫亚历山大·别洛夫,他和大名鼎鼎的谢尔盖·别洛夫毫无血缘关系,但小别洛夫的篮球天赋丝毫不逊于大个子别洛夫,他很快就成为了国家队的主力中锋。
其中老将沃尔诺夫参加过3届奥运会,获得过2枚银牌、1枚铜牌,曾退出国家队,但在主教练的邀请下第四次回归球队,当时“最强”的苏联国家队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实力和气势。
球队在预赛中七场比赛全部获胜,除对阵南斯拉夫队的比赛外,其余比赛的胜率均为两位数。
半决赛中苏联队再次击败古巴队,最终在决赛中迎战老对手美国队。
1972年奥运会上获得冠军的12名苏联男篮队员合影:后排从左至右依次为:扎尔穆哈梅多夫、沃尔诺夫、波利沃达、科瓦连科、亚历山大·别洛夫、德沃尔内、博罗舍夫;前排从左至右依次为:保劳斯卡斯、科尔基亚、萨坎杰利泽、叶杰什科、谢尔盖·别洛夫。
如何击败美国篮球队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已经保持着奥运会63连胜的美国大学生队,虽然阵容并不是最强的,但实力依然无人能敌。
美国与苏联的决赛是一场极其激烈的比赛,每一个进球、每一分都耗费双方巨大的努力。
就在美国队还在苦苦挣扎站稳脚跟的时候,苏联队却在开局就取得领先,一度取得10分的领先优势,上半场结束,以26比21领先。
下半场,美国队一改此前求稳的策略,开始加快进攻节奏,同时也加大了防守强度。
苏联队对此并不习惯,失误明显增多,比分上的优势被一点一点蚕食。
然而直到比赛结束前10秒,苏联队一直难以保持领先优势,苏联队关键进攻未能得分,美国队抢下篮板,立即快攻,道格·科林斯上篮得分,苏联队6号萨坎德利泽慌乱中将科林斯拉倒,美国队获得两次罚球机会,此时比赛仅剩3秒,苏联队49-48领先。
接下来的三秒成为了本世纪篮球界最具争议的时刻。
科林斯第一次罚球命中,苏联主教练康德拉辛向技术台请求暂停,布置苏联队最后三秒的进攻战术,但暂停并未执行。
科林斯第二次罚球命中,美国队以50-49领先1分,留给苏联队的时间只剩下3秒,康德拉辛请求的暂停仍未到来,苏联队员必须决定如何打好这一关键性的进攻。
苏联队后场发球,谢尔盖·别洛夫刚接到球,裁判突然从梦中惊醒,暂停了比赛,给了苏联队暂停的机会,时间只剩下1秒多。
暂停过后,队员们回到场上,计时器显示只剩1秒,苏联队员们已经顾不上其他,他们要与时间赛跑,做最后的努力。
球从苏联队的底线直接发到了美国队的篮筐下,但等待在那里的队友却没有接到球。这时,终场哨声响起,美国队开始激动地庆祝胜利,因为他们非常确定自己仍然是胜利者。然而,他们高兴得太早了。
在苏联队第一次进攻失败后,美国队员欣喜若狂地庆祝胜利,但是喜悦并没有持续多久。
苏联队似乎已经接受了一分之差落败的命运,没有丝毫怨言,无论胜败,这已经是苏联队在奥运会上对阵美国队的最好成绩了。
然而,在美国队疯狂庆祝的时候,一个在篮球界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人站了出来,做出了改变比赛结果的决定,这个人就是国际篮联秘书长威廉·琼斯!
作为国际篮联的负责人,琼斯一直致力于扩大篮球运动的国际影响力,因此他并不喜欢美国人一统天下,更希望其他国家能够打倒美国男篮。
只有竞争,才能让篮球运动更有吸引力。
琼斯打断了这位美国人的庆祝活动,并要求裁判重新开始比赛,并将时钟拨回三秒——这是柯林斯罚球后比赛的剩余时间。
他的理由是:苏联队在科林斯罚球的时候已经向技术台请求了暂停,但是场上噪音太大,技术台没有听见,所以暂停之后比赛还剩1秒是错误的设置,必须重打,而且是3秒。
虽然琼斯不一定有资格向裁判提出这样的要求,但他在篮球界的地位和话语权毕竟是毋庸置疑的,巴西和保加利亚的两名裁判对于琼斯的命令全部表示接受。
美国队对于琼斯的决定自然是不同意的,队员们已经打算离场,拒绝再次比赛。
美国队的助理教练阻止了球员们的罢赛,他告诉球员们,琼斯警告过他,如果美国队不重赛,就视为弃权,判美国队失败。
此后美国球员仍在场上,但注意力已不再放在比赛上。
死里逃生的苏联队绝对不愿意放弃这最后的机会,但谁该发出决定球队命运的最后一枪呢?
从比赛中的表现来看美国篮球历届奥运球员,头号球星谢尔盖·别洛夫无疑是投篮最有信心的球员,他在决赛前39分57秒内17投8中,砍下20分,几乎占到苏联队总得分的一半。
美国人当然知道谢尔盖·别洛夫的实力有多强,一定会严密限制他,不会轻易给他舒服射门的机会。
没想到,康德拉辛最终让队内另一位年仅21岁的别洛夫亚历山大解决了这场比赛。
一番折腾之后,两队球员都回到了场上,但美国队对于苏联队的最后一攻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没有派出队内最高的球员去干扰苏联队的发球。
在本方底线发球的耶杰什科用尽全力传球,篮球像彩虹一样划出一道长长的弧线,飞向美国队的篮筐,一个身穿红衣的高大身影早已等候在那里。
尽管身旁有两名美国防守队员干扰,红衣巨人还是压倒了对手,长臂稳稳接住飞来的篮球,起跳上篮,球击中篮板落入篮筐。与此同时,终场哨声响起,比赛结束。
年轻的亚历山大·别洛夫此前投篮手感不佳,全场11投仅2中,但关键时刻美国篮球历届奥运球员,他最后的压哨一球,将最终比分定格在51比50,胜利者成了苏联!
苏联笑到了最后
奥运七连冠、63连胜的辉煌在这场大变之后烟消云散,美国队不敢相信、不愿相信这个结果,向裁判委员会上诉,裁判委员会五名委员最终以3:2的意见驳回了美国队的上诉。
本届奥运会篮球赛的冠军是苏联,亚军是美国,季军是古巴。
美国队拒绝承认结果,拒绝接受本该属于他们的银牌,这些奖牌至今仍珍藏在瑞士奥林匹克博物馆,静静地等待着主人的归来。
然而,这些美国队员直至去世,都没有把银牌带回家,也没有让他们的家人或后代认领。
美国人坚称苏联的胜利一点也不公平,但苏联人,甚至现在的俄罗斯人,都不这么认为。当年夺得金牌的 12 名苏联运动员被视为民族英雄,至今仍受到该国人民的尊敬。俄罗斯人也将这场胜利视为该国体育史上最伟大的比赛之一。
如果没有苏联男篮,就很难看到美国“梦之队”
如果说1972年苏联的胜利只是“意外”或“运气”的话,那么,1988年汉城奥运会半决赛上,苏联以82比76战胜了由全美国大学篮球界的精英组成的美国男篮,终于让傲慢的美国人低下了高傲的头颅,这是美国篮球在奥运会上第二次失败。
当年的篮球教父戈梅利斯基再次带队争夺奥运金牌,带领拥有萨博尼斯、马丘利奥尼斯、沃尔科夫、库尔泰纳迪斯等优秀球员的史上“最强”苏联男篮在1988年奥运会上所向披靡,分别在半决赛和决赛中击败美国队和南斯拉夫队,夺得冠军。
尤其是在苏联队与美国的比赛中,欧洲顶级中锋萨博尼斯将美国队队长、90年代NBA顶级中锋之一的大卫罗宾逊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砍下28分的库尔提奈德斯在美国队防守中势不可挡,马修利奥尼斯和沃尔科夫也表现出色。
虽然比分差距只有6分,但美国人认为这是一场彻底的失败,他们已经意识到依靠大学生球员称霸世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只有派出国内最顶尖的篮球运动员,美国才能维持篮球的霸主地位。
于是在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球迷终于有机会欣赏到所向披靡的“梦之队”。
美国人还必须高度赞赏1988年苏联男篮对世界篮球发展的贡献。“历史上最重要的球队其实是1988年的苏联队。”体育史专家埃德尔曼说,“因为没有那支球队,我们就不会见证梦之队的诞生,也不会看到NBA球员在奥运会上比赛。”
因此在本文的最后,我们谨向所有为篮球运动发展做出贡献的各国教练员和球员们致敬,是你们带领我们共同经历了这些激动人心的时刻!
可见,推动一项事业进步的关键在于交流与竞争。友好交流、良性竞争是世界发展的终极趋势。热衷于冷战的前苏联已经解体,而依然抱有冷战思维的美国最近又兴致勃勃地发动了贸易战。
但如今的中国和中国企业,已经不再是当年被人欺负的那个样子了。说,可以!打,可以!欺负,痴心妄想!
如今的中国青少年,已不再是过去的弱势群体,他们可以用笔为世界带来和平,可以用武力决定战争的胜负。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知识还有点差距,年轻人,不要着急!
这个夏天,跟随风晚君一起去俄罗斯10天9夜游学吧!畅游俄罗斯,打造中国硬核少年!
这是一次由官方指导的两国青少年深入交流活动。
这是参观军事训练营、探索“战斗民族”秘密的绝佳机会。
可以代表中国青少年出席俄罗斯青年团圆桌会谈,到俄罗斯中小学进行演讲、对话、互动表演等。
文能行走在红场,徜徉在金环小镇,领略双头鹰文化的魅力。
武能进入莫斯科军事训练营,体验俄式战术演习和实弹射击!
一次体现中国青少年形象的光荣之旅!
重游革命圣地,重走红色之路,进行心灵的升华!
报名通道已开启...
招聘范围
面向全国招募10-18岁青少年
招聘要求
1.申请者品学兼优,品行端正,积极开朗,愿意为中俄青少年交流作出贡献;
2、严格遵守参观纪律,讲究国际礼仪,能够展现中国青少年良好精神面貌;
3、善于沟通、乐于交流,拥有一门或多门文学艺术特长;
4、有少先队、共青团或学校推荐信者优先考虑,区级以上“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队员”、“优秀班组干部”可不经推荐直接入团;
5. 身体健康,无晕车、生病症状或任何慢性疾病。
招聘人数
30 人
咨询
电话:,
报名渠道
扫描二维码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