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开始前,我曾写过一篇分析预测AC米兰主场取胜的文章,在那篇文章中,我提到了国米的球队状态和优势,但更看好AC米兰的韧性欧冠决赛下半场,相信他们能够在第一轮就战胜对手。
没想到国米从比赛一开始就加速,短短10分钟就进了2球。如果没有VAR介入,国米开场15分钟就3:0领先。如果恰尔汗奥卢打在门柱上的那粒球距离球门再近1厘米,国米在第16分钟就4:0领先。
开场20分钟,我就震惊得浑身冒冷汗。这怎么可能是欧冠半决赛?这不是职业球队和大学生球队的比赛吗?作为中立球迷,我坐不住了,双手撑在椅背上,心里默默为米兰加油,希望他们能尽快渡过难关,不要再丢球了。
说实话,我好像根本没看上半场比赛,只看到米兰球员们那种心烦意乱的状态,看到他们拿球时那种紧张的心态,当镜头拉近到米兰球迷和场上球员的表情时,我感觉自己好尴尬啊。
仅仅15分钟,AC米兰就被击败了。我猜赛前场上的球员绝对想象不到这种尴尬的局面。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局面?是因为AC米兰实力太弱,还是AC米兰的失误太多?中场休息的时候,我写了一段话:为什么AC米兰在短短10分钟内就落后2球?AC米兰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似乎没有。但场上的球员们却像是被针扎了一样。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如果回顾这场比赛,核心就是因扎吉制定的抢开局策略。而这场比赛的抢开局欧冠决赛下半场,不是一般的抢,而是像一群饿狼一样的抢。
比赛一开始,因扎吉的战术就是打快攻,因此凶猛的拼抢、快速的传球、高速的前插,都显示出国米对这一战术的执行非常彻底。虽然在比赛开始7分钟,米兰的防守硬度和中场控制能力并不弱,但国米前锋哲科在比赛中愿意强行突破,更体现了国米的硬度和速度。
第6分钟,他在中场接球,强行突破两名米兰球员,造成托莫里犯规。随后迪马尔科的任意球被国米中后卫阿切尔比头球攻门,被托莫里挡出。随后恰尔汗奥卢开出角球,在禁区前沿换位后,哲科面对身前防守的卡拉布里亚,凭借完美的身高优势,双手抱住对手后起脚,皮球快速而沉重,让米兰门将马伊尼昂根本来不及反应。
赛后很多人问皮奥利,为什么让身高只有177cm的卡拉布里亚去防守身高193cm的哲科,可能换个身高更高的球员都进不了球,说实话,就算是吉鲁在这个防守位置,他也未必能防得住,这球是神助攻,看哲科的表现就知道他状态很好。
即便在这场尴尬的失球之后,AC米兰依然保持着良好的节奏,国米也没有完全掌控局面。但第10分钟,迈尼昂后场开球,中锋吉鲁在对方后卫阿切尔比的身体对抗下,用后脑勺将球顶出。皮球不受控制地飞向主场,给了国米中场巴雷拉拿球的机会。
巴雷拉面对左路快速奔跑的迪马尔科,一记吊传突破了米兰防线。迪马尔科带球跑动,沿禁区传到中路,守在禁区线上的前锋劳塔罗-马丁内斯巧妙一脚,给了后场插上的姆希塔良绝佳的接球机会,而他面前是一片空旷地带。姆希塔良带球杀入禁区,面对迈尼昂一记中距离射门,再次洞穿了国米球门。正是这粒进球之后,国米整体就像被针扎了一样,整个上半场都组织不出像样的进攻。
我关了电脑,没有看下半场,赛后我看到了皮奥利的新闻发布会,他表示对下半场球员的表现很满意,这说明下半场至少恢复了正常。
重播这场比赛,感觉AC米兰输球是因为皮奥利对国米抢攻的误判。丢球前10分钟明显AC米兰防守很牢固,但防守密度不如国米。丢掉首球后的变阵不快,国米三分钟内就有机会进两球。两球落后后,AC米兰仿佛戴上了紧箍咒,越打越难受。
不过本场比赛米兰的运气终究还不算太差欧冠决赛下半场,首轮只丢两球的结果至少让米兰在下周中的第二轮比赛中保留了翻盘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