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 BA:中国民间篮球的不同面相,体育文化的新活力

  • 时间:2024年07月19日 12:56|
  • 来源:网络转载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中国没有体育文化,没有社区体育,体育已经被其他娱乐取代了……但当“村BA”话题再度火爆时,贵州一个小村庄篮球场周围大批人群聚集的照片却被四处流传。它与前些年被媒体深度挖掘的“田球场”是不同的生态。两者或许有部分重合,但从更大的维度来看,它们是中国各地众多民间篮球的不同侧面。虽然它们已经存在了数年,但正是那些被认为可以取代或至少抢走体育大部分娱乐时间的东西,比如短视频,让它们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中。

更重要的是,它提醒我们,中国或许早已拥有了自己独特的体育文化和“社区”,哪怕是乡村的、不成熟的。为此,懒吧体育近期走访了包括贵州、福建等地的民间篮球场景。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想看看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和相对欠发达的西南内陆地区,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体育项目。以下是“乡村BA”场景三部曲的第二部。

贵州云盘村“村巴”突然火起来,让我们重新审视中国民间体育。/摄影:姚顺伟

文本

BA村彻底出名了。

通过几场近万名观众的比赛,多段视频的传播,赵立坚的转发点赞,以及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官媒的后续直播,人们重新认识了贵州省贵州省,认识了贵州省的篮球文化——大多数人可能都是第一次听说。

作为贵州省东南地区篮球热潮的发源地,贵州省台江县太攀村借势在球场边刷上一行红色大字“中国村篮圣地”,以彰显其“村篮代表”的地位。

延伸阅读:《探访贵州电视台:谁创造了“乡村BA”|现场三部曲①》

但中国或许并不存在所谓的“独村巴圣地”。

随着媒体不断深挖,过去没有被广泛传播的报道也被再次提起。人们看到,以村BA为代表的乡村篮球文化几十年前就渗透到了中国的毛细血管里。除了贵州,河南、甘肃、福建、广东等地亦是如此。由于各地经济水平、产业链发育、民间文化等差异,参与原因、球迷文化、组织方式等都有所差异。

距离大班村一千多公里的福建,是中国公认的沿海比较富裕的地区之一。大班村的“冠军一头牛、亚军二只羊、季军二只猪”的奖金,在这里的农村是无法复制的。取而代之的是丰厚的奖金、有组织的球迷、职业棒球运动员、经验丰富的活动策划公司。这在中国本土体育品牌的主要发源地泉州和莆田尤为明显。

富饶的土地上是否还存在着纯粹的篮球梦?讨论这个问题,有时能让老一辈的人感受到时代的差异。

“20年前,球员们比赛纯粹是为了村里的荣誉,但随着奖金越来越大,现在球员们在比赛的同时,也会权衡比赛带来的经济效益,分配每场比赛所需的时间和体力。”晋江金钻(飞云天)体育组织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石金钻告诉兰霸体育。

但激情是一切的出发点。相比NBA、CBA,村里篮球还是比较纯粹的。卢伟俊10年前离开福建龙岩,到上海读书打工篮球球员广告牌,虽然看过NBA中国赛,也当过球童,但一年到头最盼望的还是国庆假期回家参加村里篮球赛。“在大城市,交通不方便,工作压力大,精英篮球和民间篮球差距大,还不如在村里打球,虽然没拿过冠军,但在比赛中能感受到荣誉和文化传承。”

激情与商业化交织,富裕地区的乡村篮球还带有几分“土气”,但已然有不少职业比赛的影子,在这种中间状态下,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篮球文化。

1. 村里的“足球专家”

距离篮球赛开始还有一个小时,福建省石狮市祥芝村的篮球场已经搭好。明亮的车灯下,村民们挥舞着蒲扇,等待着这场普通的篮球赛开始的哨声。

之所以说不特殊,是因为大型活动没有邀请CUBA球队、CBA球员,甚至连退役的NBA球员都没有。但即便如此,我们在现场粗略统计了一下,发现这场比赛吸引了两三千人。球场边挂着的赞助商横幅大概有百来条,其中不乏“振胜废品回收站”、“协泰加油站”等比较本土化甚至“社区化”的商家。在他们看来,赞助也是一种参与,也是另一种荣誉。

图片由作者提供

经常来看比赛的观众,不只是为了好玩、为了打发时间。尤其是那些上了年纪的大叔大妈们篮球球员广告牌,除了对大牌球员的到来感到兴奋之外,早已掌握了本村、邻村每一名球员的特点和打法。这乍一看确实让人有点意外,他们知道哪个后卫变向快,哪个中锋喜欢犯规,在交谈中,给人一种“心里装着一块战术板”的感觉。

石狮市香芝村本地人周亚梅就是典型代表,她知道谁跳得高,谁擅长快攻,谁是“石狮篮球王”,谁是“厦大杜兰特”,哪位球员进入了CBA,什么时候退役的NBA球员“白巧克力”杰森威廉姆斯来了。

这些“足球专家”聚集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些有组织的球迷团体。

比如,老人得知某个村子有比赛,就会凑钱买车去看比赛;篮球赛晚上7点正式开始,有人顶着烈日下午就到场地预定座位,身后是几个500人的微信群,群里不断更新比赛信息;赛后,还有专门的球迷聚会;甚至有狂热球迷会为球员组织应援团,无论球员在哪个村子,他们都会到场。

可见篮球比赛早已深深融入村民的生活方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村子赢球时的荣誉感、亲朋好友在球场上打球时的亲密感不常被提及,但在某些时候还是会体现出来,甚至会改变比赛的规则和走向。

卢伟军还记得,10年前,他所在的村子所在的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坎石镇,顶尖球队都喜欢聘请外援。特别是有一年,一家公司花了大价钱请了两个黑人上场比赛,但因为球技粗糙,只拿到了亚军。此后,聘请外援的风气开始转变,村里只有倒数两支球队才被允许聘请两名外援,而且仅限于龙岩市的球员。

“这里地方小,大家都是熟人,更喜欢看自家孩子踢球。外援少了之后,本地人其实更喜欢看。”卢伟俊告诉懒霸体育。

2. 改变命运的机会

在闽南地区,当一名优秀的棋手可以带来不菲的收入,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即便是村民,对棋手的收入也有大致的了解。

“如果一个赛事要请外援,一般的比赛要花一两千,好一点的要四五千,打过职业联赛的顶尖球员,税后也要八千到几万,还不包括食宿交通。”作为一名普通观众,周亚梅对史金钻所说的情况深有体会。

除了冠军队伍的几万到几十万元的奖金,以及赞助企业的内部奖励外,一个专门在村里打球的球员,一年能挣十几万元。石金钻透露:“我们村里有一位很有名的球员,一天打6场比赛就能挣3万元。”

为了赢得比赛,村队寻找外援、球员成为外援都是常有的事,于是村队BA的“外援经纪人”一职应运而生。2019年,在GQ报道的“棒球江湖”中,棒球经纪人王聪就扮演了类似的角色。

竞争之下,被这些专业外援和外籍球员挤掉的可不止一两个人,有的村子提前一两个月就从年轻球员中选拔人才,通过内部比赛确定人数,有的村子则常年举行集训,为来年老队员和新队员的集训做准备。

从成为赛场上的一名球员,一步步爬上去,直到在村里出名,村BA对于球员的吸引力不仅仅在于金钱,还有其他的东西。

上面说了,后援团、粉丝团、经纪人都来找你,这些在职业比赛中也同样存在。当聚光灯照在他们身上时,那些梦想打职业比赛却无法实现的球员感觉自己改变了命运也就不足为奇了。毕竟在奖金和待遇方面,一些野球员已经和CBA球员不相上下了。或许这也是一些现役和退役的CUBA球员、CBA球员也热衷于参加这边的村BA的原因。

此外,疫情爆发三年来,CBA比赛一直空场进行,CUBA比赛频繁延期或取消,球员的参与感也大大降低。相比之下,虽然村BA观众人数减少,但至少可以正常举行。在数千人面前表演所带来的体验和成就感,是空场打球无法满足的。

不仅普通人可以在乡村BA赛场上实现自我价值,野球场上的训练也加速了大学篮球的发展。

华侨大学前主力张嘉斌告诉蓝霸体育,2002年他进入华侨大学后,华侨大学男篮每年都会组织球队打百余场村BA比赛,他本人曾在春节期间一天打了7场比赛,对实践经验、体能、意志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现在村BA比较正规,还有国家级裁判在场,水平其实不亚于CUBA。”

原定于8月底举行的东店村“文化杯”篮球赛,受疫情影响延期举行。本场比赛参赛队伍包括华侨大学,每队最多允许增加两名外籍球员。周亚梅推断,本场比赛观众不会低于1万人。

3. 推动乡村 BA 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看球的人找到了理由,踢球的人找到了动力,对于一个村子、一个城市,乃至整个闽南地区来说,村巴同样有着它的意义。

当地收入水平高是一大前提,2021年全国各省区市GDP排名中,福建位列第8,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第7。在闽南地区,举办乡村BA最常见的方式是个人和企业众筹,捐赠金额从几百到几万、几十万不等,捐赠人姓名和捐赠金额都会被放在致谢名单里。

图片由作者提供

此外,闽南地区浓郁的宗教色彩、强烈的家庭观念也与篮球文化息息相关。

石金钻介绍,在闽南乡村,一定要有喜事作为举办比赛的契机。小孩周岁生日、老人生日、学校落成、祠堂落成、三年丧期等都是举办比赛的理由,最隆重的则是各种宗教活动。比如在石狮市,一个村庄每18年举行一次普渡习俗。这时,村里会大张旗鼓地庆祝,举办篮球赛也是庆祝的重要方式之一。

但经济发展、人才流动等因素正在淡化闽南地区的亲情和宗教氛围,篮球运动也起到了巩固亲情、传承宗教文化的作用。此外,闽南人喜欢挑战和竞争,相比于载歌载舞的音乐节、演唱会,篮球比赛更​​受当地人的欢迎。

由于这在经济和文化上都有意义,篮球产业链也借此机会在这片土地上发展并成熟。

近30年来,运动品牌是这里的另一张名片,匹克、安踏、准哲等相继在这里诞生,卡尔美等品牌也赞助了村BA。

从商业角度看,球场中央的标志、场边的广告牌、队服赞助、解说时的现场致谢,都是商业曝光的地方。卢伟俊说,在他家村打球时,球场边的一块广告牌要3000多元,一个体育场可以挂20块广告牌。

赛事承办公司也应运而生。晋江金钻的业务范围包括裁判、评论员、记录员、场馆运营等,团队里有教师、企业家、体育相关人员等角色,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参与赛事承办。石金钻说,相比其他地区,这个产业链相对成熟,只要有人出钱办赛事,几天就能筹备好。

石金钻算了一笔账,如果一届比赛持续五天,需要六七个人来组织,裁判和解说员每晚的费用在200-1200元,五天加起来就是两三万,如果比赛组织者每天能赚几百元,“那都是血汗钱”。

晋江市乡村篮球联赛已举办14届,自首届起由晋江金钻协办。

这三五年来,村联赛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疫情发生后,观众规模变小,外援无法入境,各种因素都对赛事造成了影响。

但无论是10年前的草根篮球,还是三五年前的街球赛场,亦或是如今的村镇BA,本质都是一个东西,只不过每隔几年就包装成新的外壳,以新的技术、新的平台迎来机会和爆发而已。

再过5年、10年再回首,我们或许会发现,无论贵州还是福建,无论朴素还是商业化篮球球员广告牌,篮球文化所承载的个人梦想、团体荣誉、拼搏精神依然在乡村流传,成为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社区篮球文化。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