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甲球队英文名 暴风集团陷危机:三年前的祸根如何引发金融圈风暴?

  • 时间:2024年06月25日 21:40|
  • 来源:网络转载

近一个月以来,“风暴”成为金融圈的关键词。暴风集团实际控制人冯鑫被刑事拘留、公司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昔日的“怪物股”面临退市。光大证券、招商财富等多家金融机构被卷入这场“风暴漩涡”。

今日风波的根源,早在三年前就已埋下。2016年,暴风、光大、招商等金融机构斥资52亿元联合收购英国体育版权公司MP&Silva(下称MPS),但该公司在2018年破产。

两年不到,用几十亿真金白银收购的海外公司化为乌有,当年的“明星项目”突然破产。究竟发生了什么?众说纷纭,圈内涌现出各种阴谋论:有的说,外方创始人套现,把空壳公司留给了中国人;有的说,这么大的一个公司突然破产,难道是被人设陷阱?

真相究竟如何?三联生活周刊评论称:“它几乎击中了每一个重大时间点:2014年的体育产业政策红利、2015年的股市暴涨暴跌、2016年的海外并购热潮、2017年的外汇收紧,以及随后的金融大爆炸。”

此次海外收购案在国际上也备受关注,外媒则提供了另一种视角。彭博社等外媒认为,业内知名版权公司MPS破产的根本原因是中国资本进入后经营不善。资金迟迟未能到位、决策流程繁琐、董事会成员不作为、中介行业不景气等因素直接导致该公司在两年内由盛转衰。

资金问题需要用数据来回答。凤凰财经查阅了英国工商注册信息,该公司并非上市公司,公开信息有限,但破产前2015年至2018年的数十份公开文件,揭露了不少值得深思的疑点。(此前报道:)

疑问1:

外媒称:很多中国导演不会说英文?

“一位接近MPS的业内人士坦言,在两位创始人Silva和(简称S先生和R先生)离开后,公司确实陷入了困境。他们利用自己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私人关系抢走了一些订单。随着两位创始人的离开,(公司的管理流程)变得更加缓慢和混乱。”

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中国资本入市后,指定高管至少更换了三次,“参加董事会的中国成员不断更换,而且似乎没有人会说英文”。

意甲球队英文名_意甲英文球队名字_意甲英文球队名称

图:彭博报道截图

“中国资本进入后,MPS拿大订单的难度加大了。”外媒称,对于该公司新的投资和业务计划,高层往往要等待5个月才能得到光大控股和暴峰资本的批准。

这是真的吗?我们或许可以从MPS的公司公告中得到一些线索:高管频繁变动、负责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辞职、中方董事会成员停任等。

值得注意的是,MPS是一家民营企业,而非上市公司,无强制性信息披露要求,因此发布的财务报告和公司公告相对简单。

凤凰财经查阅了该公司英国商业注册信息,重点关注了该公司自2016年收购至2018年破产期间的公告和财务报告。

第一个重要事件是2016年9月30日,公司两位创始人R先生和S先生同一天宣布任期结束。

同日,三名中方代表被任命为MPS董事会成员:其中一人为暴峰集团实际控制人冯鑫,其英文公告中的出生日期与媒体报道的1972年出生相符。

图:冯鑫任职公告截图(国籍、出生年份与公开报道一致)

另外两人分别是赵军女士和童翔先生。公告并未介绍三人的简历,只列出了他们的出生日期、姓名和入职时间。有意思的是,除了冯鑫之外意甲球队英文名,赵军女士和童翔先生都是年轻的“80后”。赵军女士出生于1981年6月,童翔先生出生于1983年3月。

注:公告列表页详细列出中方董事的任职及离任日期。

是否真如外媒所言,代表中国利益的董事会成员“不会说英文”?

凤凰财经就此事询问了一位券商国际部的业内人士。他解释称,如果中方只是财务投资者,可能会被给予董事会席位意甲球队英文名,但一般不会表达反对意见,会尊重管理层的意见。不过也有中方资本在董事会中占比非常大的情况,所以要视情况而定。

“但很难想象中国派到外国公司去的董事或者高管,完全不懂英文。近年来,中国做了不少海外收购,人员的国际化水平很高,大型投行的国际业务很多都是由从华尔街回来的人来管理的,我从来没听说过这样的情况。”听到外媒的说法后,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十分震惊。

无论赵女士和项先生是否会说英语,他们的董事任期都很短。2017 年 6 月 1 日,赵女士上任不到一年,其董事职务就被终止。2017 年 11 月 16 日,项先生的董事职务也被终止。公告中没有说明终止原因。

至此,3名中方代表中已有2人被停职,仅冯鑫仍保留董事席位。

辞职的不仅有中方董事,审计师也纷纷辞职。2017年7月,负责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发布辞职通知,称“我们确认不存在与我们辞职相关的任何情况,我们认为这应该引起债权人的注意。”

疑问2:

一年只赚14万欧元,却卖给中国52亿?

不少金融界人士质疑:52亿收购的公司不到两年就破产了,是不是被骗了?

《财经》杂志援引暴风内部人士的话称:“如此大规模的收购,做得非常仓促,没有进行任何背景调查,而且参与收购的员工在收购半年后就纷纷离职。”

被收购的MPS是否为空壳公司?如何评估公司资产质量?

公开资料显示,MPS上一次发布财报是在2016年年底(财年为2015年6月30日至2016年6月30日),此后两年未发布年报,上一次财报数据显示,MPS是一家欣欣向荣的“小公司”。

什么叫兴旺发达?核心财务数据持续增长。

2016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3亿欧元,同比增长79%,其中99%的销售收入来自媒体版权收入。

注:2016年损益表(单位:欧元)

该公司扭亏为盈,2015年税后亏损56万欧元,2016年实现盈利14万欧元(折合人民币111万元)。

现金流充足,经营现金流由负转正,2016年经营活动现金流5455万欧元,账面现金充足,现金及现金等价物3277万欧元,为上年的三倍。

注:2016年现金流量表(仅包括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尽管业绩令人印象深刻,但该公司存在一个根本弱点——破产。

2016年年报资产负债表显示,公司总负债1.037亿欧元,总资产1.026亿欧元,负债超过资产。负债中最突出的项目是应付账款(贸易及其他),也就是公司应该支付但尚未支付的版权费用,高达6159万欧元,占全部负债的60%以上。

图:2016年资产负债表(红色框为总资产、所有者权益/净资产、总负债)

股神巴菲特曾说:“如果一定要用一个指标选股的话,我会选ROE(净资产收益率)。ROE能多年稳定保持在20%以上的公司就是好公司,投资者应该考虑买入。”这家公司的收益率说明它并不符合股神的要求。

注:2016年财报附注显示,2016年整体人工成本为484万欧元,雇用员工34人

中国财团斥资52亿元收购了一家仅有34名员工、年净利润仅14万欧元(折合人民币111万元)的公司?他们以如此高溢价收购的“宝贝”究竟是什么?值得注意的是,彭博社曾评论称:MPS作为体育版权产业的龙头企业,巅峰时期估值曾达10亿美元。

疑点三:

行业老大才半年就破产了?

到底什么是让中国投资者愿意高价收购的“宝贝”呢?简单来说,就是赛事的转播权。

从公司性质来看,MPS可以看作是一个版权“中间人”,各大体育组织将体育赛事的直播权打包卖给MPS,MPS再转卖给各大电视台。

三年前,中国资本收购MPS时,MPS正处于巅峰时期,掌握着多项重大体育赛事的转播代理权,成为体育赛事转播领域的领军企业。彭博社称,MPS估值巅峰时期曾高达10亿美元。

那么MPS是如何获得这些转播权的呢?它成立于2004年,最初获得部分意大利甲级足球队的国际转播权,到2006年,已获得大部分意甲球队的转播权,到2009年,公司获得欧洲足协颁发给亚洲电视台的转播权。2010年,公司将总部迁至伦敦,开始与阿森纳足球俱乐部合作,2011年获得法网泛欧转播权,2013年获得英超联赛在中东等51个地区的转播权,并购买了中东、北非和部分欧洲国家的一级方程式(F1)赛事转播权。2015年开始向北美扩张,购买了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NFL)在欧洲的转播权。

在被中国资本收购之前,MPS拥有或曾经拥有意甲、英超、NFL、法网、F1等赛事的转播权,这些赛事都是家喻户晓的,难怪中国资本在进入MPS市场时,会被世界体育赛事的绚丽多彩所吸引,愿意为收购支付高额溢价。

正是转播权让它走向了巅峰,也正是转播权让它销声匿迹。

2018年,MPS陷入困境,多家“强势”公司终止合作,甚至将MPS告上法庭。今年7月,英超联赛和苏格兰职业橄榄球联盟因未能按时支付转播费而终止与MPS的合作。意甲联赛将MPS告上法庭,称MPS拖欠费用超过3800万欧元,阿森纳也终止了与MPS的合作。

最有力的案例是法网,法网向英国高等法院起诉,要求根据《1986年破产法》对MPS进行清算。法网之所以采取这一“强硬举措”,是因为其共欠下660万美元的转播费。这笔款项原定于6月30日支付,经协商延期至7月25日后,该公司仍未支付。8月24日,法网直接起诉,要求MPS在破产清算后,用资产偿还债务。

10月17日,英国高等法院判决MPS被清算,昔日的行业霸主彻底陨落。

不到一年前MPS就破产了,这也与转播权本身的特殊性有关。相比于医药行业无价的“专利权”,转播权本身就是一个“高买高卖”的项目。独家转播权是高价从体育赛事主办方手中买来的,然后再高价卖给各大电视台,虽然资金量大,周转率高,但毛利率并不高。

从2016年财报也可以看出,即便在巅峰时期,该公司营收1.3亿欧元,销售成本1.2亿欧元,毛利润仅为134万欧元,毛利率仅为10%。

所谓“顺其自然”,体育版权行业的“去中介化”趋势让公司的处境更加糟糕。

电视行业整体低迷,愿意高价收购转播权的电视台减少,转播价格被压低。另一方面,MPS与实力雄厚的甲方签订了数年的长期合同,讨价还价的余地不大。成本高企,销量越来越差,中间商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很多交易方跳过中间商,直接把转播权卖给电视台。彭博社在报告中援引一位行业研究主管的话称:“在体育版权市场,中间商和中介的需要越来越少。体育联盟知道所有的转播电视台。”

疑点四:

为什么说光大控股受创最重呢?

从2016年5月收购,到2018年10月破产,这场“跨界联姻”仅持续了两年半。

开场就是一个童话:中国资本联姻英国贵族,中方背后有多家金融机构支撑,英方手握多项顶级赛事独家转播权,富豪与贵族结成强强联合。

最终的结果是双方双输:中资损失惨重、英国公司因诉讼破产、跨国婚姻破裂、离婚后还不断被追债。

“跨国婚姻”失败的责任应该归咎于谁?

怪洋创始人不诚信?MPS两位创始人于2016年9月辞职,或许是靠关系拿下了一些商业订单,但从2018年几起关键解约来看,转播权并非被别人“抢走”,而是因未按时交费,被甲方直接取消。

难道要怪光大不尽职、盲目投资?在这次投资中,光大投入不多,却犯了最大错误。2016年,暴风和光大资本联合发起成立上海金信投资基金意甲球队英文名,搞收购,意图撬动大资金。

天眼查显示,这只基金的大股东为招商财富,出资28亿元;嘉兴招远涌金股权投资基金出资6亿元;爱建信托出资4亿元;鹰潭浪淘沙投资管理合伙企业出资3.15亿元;暴丰集团出资2亿元;光大资本出资6000万元。该基金共有14位投资者,光大和暴丰以2.6亿元撬动52亿元。

招商财富投入了28个亿,光大资本只投入了6000万,为什么最惨的反而是光大呢?

因为招商财富为了弥补损失多买了一份“保险”,在买入股票时就签了一张“差价补充函”,雷雨过后,这张纸成了“免死金牌”。

投资该基金的投资机构分为优先、中级、次级三个层级。光大证券在事后发布公告称,公司作为次级方之一,仅出资6000万元,但因对优先合伙人承担补足差额义务,光大资本不得不出资近35亿元收购优先基金所持有的股份,并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5.21亿元,导致2018年净利润同比下滑96.57%。招商财富便是其中的优先股之一。

此事引发一系列诉讼,招商银行起诉光大资本索赔34.89亿元,光大起诉暴峰索赔7.5亿元。暴峰已深陷困境,无力自救。暴峰集团实际控制人冯鑫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将该公司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其名下没有可执行财产。

一位曾在大型券商任职的资深金融高管向凤凰财经解释了此案暴露出的几条行业“潜规则”:

第一,对于光大这种级别的金融巨头来说,六千多万的投资已经算是小投资了,不会引起总部高层的重视。这些钱走完手续就花,如果是过亿甚至几十亿的资金,就要层层审批,走完各种手续。万一出事,这些法律文件可是能救人一命的。

第二,出具《差额补函》也是常规操作,甚至是必要举措,对于招行这样投入了几十亿真金白银的大型机构来说,没有这样的保函,钱是无法打出来的。

第三,一般来说,为了规避风险,会开具保函,同时提供反担保。“本来是保函给招​​商银行担保,让宝丰给自己担保,但宝丰破产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只基金的实际控制人为光大金汇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上述业内人士指出,光大最初对这笔投资应该是充满信心的,投资额并不大,基金经理也是自己人,每年还能拿到不少的基金管理费。

光大证券是受创最严重的企业,但这次也不乏一些知名金融巨头“犯错”。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金公司)及易杰集团旗下易杰资本为买方提供财务顾问服务,瑞银担任MPS的财务顾问。

被骗35亿元后,光大集团忙于诉讼、追债,还面临多名高管离职引发的人事动荡。

早在2018年7月,南华早报就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光大证券原董事长薛峰曾在伦敦试图挽救公司免于破产。半年后,光大证券原董事长薛峰于2019年4月辞职。8月,首席风险官王勇辞职。他是光大证券薪酬最高的高管,2018年财报披露其薪酬为408万元,比排名第二的前董事长薛峰高出134万元。

两名薪酬最高的高管均已离职。

沃伦·巴菲特曾经说过:“当潮水退去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谁在裸泳。”

在海外收购风潮中,中国企业蜂拥到海外“买买买”,中国资本收购海外知名企业,开篇便是“春风吹来万里马儿奔,一日可看尽长安花”。

潮水退去后,人们发现光鲜的并购背后是巨额亏损,千疮百孔,结局成了“黄峰滩说惶恐,零丁洋叹寂寞”。

感谢光大证券给大家上了一堂海外收购风险的课,学费35亿。

虽然已经入秋,但天气仍然炎热

紫外线好像一点也没有减弱!

和各种防晒霜相比,物理防晒确实很有效!

炎热夏季还是少穿为好,一个冰袖就能解决防晒问题。

穿上瞬间降温,酷炫又时尚!